山月不知

未出口的爱常死于心怀

人间万事,明月山川



献给小糕 @江米年糕 ,献给《姑苏即事》,献给这样温柔得惊心的真真正正梦里的江南。







好几天前在主页一位老师的推荐下看到了《姑苏即事》这个故事。点进合集的时候看到每一篇文章标题下方的加粗字体,不禁觉得有趣。洗漱完之后就迫不及待坐在床上一篇一篇看过去。




其实我原本就猜到这个故事大概是如水的温柔和缓,只是没想到原来一个人的叙述竟能美到这种地步,迎面砸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坐在床上,风吹动门外的玉兰树,院子里铺满了月光。还有一小把柔和的光晕越过窗棂,洒了满床。




我在月光里读一个梦里的江南,怀着喜悦的秘密入眠。




那是个与众不同的夜晚,那夜让这世上有了江南,也令我再没了别的江南。




总算是知道了为什么赵家子弟再不谈北上。




青红丝薄荷水的绿豆汤,双浇紧汤的细面条,琵琶旗袍里蜿蜒的评弹调,没人受得住这些个。




很喜欢文中的吴语对话,听高老板念今朝明朝听小四唤吴爷叔,字字句句带着清浅的古意,让人想起两千五百年前的月光。




无论是码头上挑脚担卖力气的还是柜台里写账磨嘴皮子的开口都是一样的吴侬软语,听着像在嚼桂花糖糕。




这就叫温柔。




就好像用吴语说出的话硬是要生生多出几钱柔情蜜意,让人白白生出二两绮念。




这就是这片低纬而柔和的土地所养育的千百代男女老幼。




吴语一出口,就说起了亘贯千百年的柔情。




其实刚开始看到这个吴语设定的时候还在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好歹也算个南方人应该问题不大。但真正看了才知道——原来没有任何一个外来客可以读得懂姑苏吴地,读得懂那份骨子里的温柔。




大概没人能对苏州人发得了脾气。




我想,吴地的人大约都是水变作的。温温吞吞就将乖戾怒气都浇得服服帖帖,再带不出半点火星子。




我明知道自己是油辣子,融不进温吞水,却始终执意要分享那个老苏州。




所以我只能拿出我所认为的十二万分温柔去读这个故事。




但事实证明,重峦叠峰里长大的孩子脑袋里或许都是木头。




在见识了真正的温柔之后,才深深意识到——原来穷山恶水蛮夷地里的刁民与从小受天公眷顾的江南人士区别这样大。




原来我拼尽全力榨干所有骨血挤出的毕生温柔,不过算作人家的边角料。




终究——

不是江南人,莫言温柔事。




那我索性就来说说南蛮子看到的老苏州好了。




文中有几个印象很深刻的点。




第一个是孟孟闪了腰,九良给他揉了大半个时辰的腰又侧躺在床上为他扇风的场景。




虫声渐密,天空的蓝色渐深,月光下有鸟翼合鸣,更远的地方响起狗吠。




夜风一吹,青苔和白露漫上阶沿,满地的月光,四散的流水。




一小方天地里煤油灯安静燃烧,偶尔发出噼啪响声。




有人在絮絮低语,彼此交换过去的时光余下的生命。




很喜欢这一段里孟孟和小周的对话。




是万万千千俗世夫妻的样子,也是万万千千的人间烟火。




这对小两口让我想起爸爸妈妈——一起风风雨雨十好几年,相濡以沫成就彼此的江湖。




看这一段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起来上厕所却撞见了父母开着小夜灯的言语,悄悄躲在门口听墙根。




既为发现一些无关紧要的“秘密”而洋洋自得,又害怕真的听到些什么。




我觉得对话内容很有趣,尤其是最后一句。




“睡了孟阿哥,我不舍得再把你许给别家的。”




一句不舍得,看得我只恨自己嘴巴笨拙,怎么说不出这样稀松平常里的动人言语。




万里桐花路,连朝语不息。所谓相爱,只是在一起说点小话而已。




灰蓝山雀的叫声尤其美,谢了的花重又被叫开。




有人悄悄在长夜里说爱。




万里之外的星河有轨,天地之下的人并肩而憩。




这大概是朝暮之间最美的样子。




另一个点就是鬼精灵朱皓明小朋友代替他爹爹表明的心意。




“我听见我爹爹搭我好亲婆说,他有点心上你。”




看到这里,只觉得心下柔软了又柔软,有一些纯洁的时光被唤醒,忍不住想流泪。




只因着太喜欢这句话,忍不住反反复复念叨。




心上。心上。心上。




但念完三遍就急急闭了嘴。果然冰冷机械的阴平和去声是念不出这个词半分的味道。




不由得再次感叹吴语的魅力——什么是喜欢啊?不就是把你放在心上么。




这个词也只有吴语念得,换了别的便再没了唇舌间的迤逦缱绻。




千回百转的语调里又是多少人千回百转的心思啊。




小孩子的问题也是有趣的很,上来就问人家阿好当他的姆妈。




或许上心和在一起早在小孩子眼睛里划了等号。




不过也是多亏了皓明小朋友,不然小四到现在也知晓不了他一句“朱夹里”勾走了谁的心思。




另外,《姑苏即事》里对于食物的描写也令我念念不忘。




果然南蛮子的吃法是远比不上江南人的——在我生活的这方圆几千里的地方喝绿豆汤都是搭白糖的,或者用蜂蜜代替白糖就是极致的讲究。不过这句话落在江南人眼里怕是要笑死了人,现在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蛮子也为之前的想法感到好笑。




原来就是一碗普通的姑苏绿豆汤也是南蛮子们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繁复精致。




还有那个早晨大家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吃面的场景也令我很难忘。




看这一段的时候真的很有画面感,就像是被一位结识多年的苏州老友领着进一家老字号的面馆,伴着周围地地道道的吴语,尝尝她最爱的味道。




不由自主地带入了家乡的早餐店里来来回回的吆喝和四起的米粉哧溜声。




原来人间就是这样的啊。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不过说实话,在看这段的时候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双菇浇脆鳝、爆鱼段、大三鲜、油爆大排,就像是大观园里的菜谱,虽对众人来说是最平常的,但是却让刘姥姥惊掉了下巴。




“双浇”是我听都没听过的吃法,也从来都没想过鱼段竟能做哨子。就连价格最亲民的油爆大排,我都想不到是这样多的工序。




真的啊,愈看愈觉得,若是姑苏人来了我家乡的地界,怕是每天都要被那骨子里的粗糙所折磨。愈看愈觉得家乡人吃饭都只是为了把食物做熟填饱肚子。




再不为家乡两江汇流的地形而胡乱骄傲,也再不敢自诩家乡人会做东西。




果然——

不是江南人,莫言温柔事。




很喜欢文章的意境,俗世万千的确幸。




蝉鸣下烹茶饮,听猫咪在柿树上求偶声,看往年种下的爬山虎直上房檐,免不得忘了尘梦。




谁不想庭院静好,江山无恙,岁月无惊。




一定要好好爱下去。见落日朝阳,寻晨星暮光,活人间万事,行明月山川。






最后说点题外话。突然想起给《姑苏即事》写长评,大概是因为害怕自己开学了之后就看不到更新而错过了好故事的结局。索性早早地写好了送出来好了,也算是对小糕的鼓励哈哈哈。



说实话这篇文评写得不容易,因为这个故事里没有主人公痴缠纠葛的感情线,也没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剧情转折,更没有爱而不得的无可奈何。这些写文评好入手的点全都没有,有的只是青山北郭、白水东城,有的只是主人公们平淡而动人的一眼可望穿的情感。所以只好来说说这个故事是何其温柔。但原文就已经是极致温柔了,再写这些实在是鸡肋。但又架不住实在太喜欢,就动笔写来了这样的拙作。看来脑袋里全是木头的孩子果然真的不擅长温柔,唉愁秃头。



在看了小糕的合集《交换温柔》里的文章之后,不禁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究竟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唉给小糕写长评简直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啊,真的比不上小糕的万分之一,但是还是真的很想给你鼓励——这个故事真的特别好,不要质疑它,更不要质疑你自己,你很好,真的。



想让小糕知道一下,这个故事一直以来就是有人看有人喜欢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后感谢小糕带来这么极尽温柔爱意的故事。♡




































评论

热度(10)